项目信息 - 详情
构建“345”“党建+”体系,引领公共卫生应急高质量发展
项目类型:党建赋能   | 浏览次数:50


项目简介
市疾控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工作部署,加快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卫生应急指挥“一条线”“两张网”建设,构建“345”“党建+”的系统化应急管理新机制,推动党建与卫生应急工作融合。先后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登革热、猴痘和疟疾输入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监测事件,参与2024年怀集洪涝灾后防疫,圆满完成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考察、市十三次党代会六次全会、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到我市考察等各项重大活动公共卫生保障,有效保护我市公众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广东(肇庆)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卫生应急队被广东省卫健委通报表扬为“2023 年粤桂卫生应急联合演练中表现优秀的队伍”;在2023年10月全省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综合演练中获团体第一名。2023年我市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评价综合率达100%,位列全省第一,实现历史性新水平。


项目背景
近年来,流感、百日咳、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周期反弹”,猴痘、寨卡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威胁,不明原因肺炎和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形势日趋严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创新亮点
1. 坚持党建为魂、融合赋能。将党的管理密切联系卫生应急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形成“党委抓统筹、专业部门抓融合、基层支部抓落实、党员抓攻坚创优”,切实提升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释放党建工作融入卫生应急工作的倍乘效应。

2. 多向发力,破解应急管理共治乏力难题。通过机制共建、队伍共建和信息共享,强化与海关、医疗机构、教育、高校、畜牧、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努力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大应急”格局。

3.关口前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上有创新突破。通过扩面拓渠、监测信息共享以及分析预警、风险评估等,早期发现、识别、预警各类公共卫生风险,并在政府层面采取防控政策、在个人层面采取防控措施。

4.常备不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上有新突破。以省级层面项目、自身强化训练以及不断的实战锻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结合“一病一战术”,实现新发(再发)、常见重点传染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应急处置的指挥调度有力、源头来源明确、链条切断快速。


主要做法
肇庆市疾控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工作部署,构建“345”“党建+”的系统化应急管理新机制(3是指“三个必须”,4是指“完善机制、监测预警、平战结合、精准智控”四重风险防控网,5是指以职责为根本、目标为导向、措施为支撑、机制为保障、考核为抓手的“五维一体”协同工作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与卫生应急工作融合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牢牢守住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底线、促进经济社会稳定的发展优势。

1. 筑牢融入意识,“三个必须”扩大发展“倍数”

中心将党建引领放在推进卫生应急高质量发展定位中去谋划、去定位、去推动,通过“三个必须”:专业工作重要部署必须强调“党建+”、重大任务重要节点必须组织党建引领活动、重要现场调研必须进行党建工作督导,持续强化党建和业务“整体行动、全面融入”的意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协同作战工作机制。为全面落实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心党委深入开展全市“疾控工作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制定完善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深化公共卫生合作机制等方案,有效推动传染病一体化防控体系,切实守好传染病外防输入的桥头堡。在应对2024年怀集县4.19洪涝灾害中,中心党委率领党员先锋队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各镇村,夜以继日奋战在灾后公共卫生防疫工作最前沿,为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疾控人的担当,充分彰显“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2. 坚持实干引领,“四重风险防控网”护航社会稳定

一是抓牢“一案三制”建设基础。着眼于迭代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充分吸收“抗疫”经验,系统分析“实战”短板,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预案为基本,梳理预案管理、应急值守、信息报送、风险评估、风险沟通等应急管理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应急指挥、联防联控、监测预警、平战结合和医防融合等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二是拓展监测渠道。建立“1+4+S”的监测预警网络,即监测关口前移一步,从原来的以“临床确诊病例”为基础的监测,前移到以“危险因素暴露、病原体感染、缺勤缺课等”传染病确诊前多个关键节点;加强“人、环境、物品和动物”4个监测面;S为机制和共享,充分发挥与海关、农业、林业、教育、市场等部门之间传染病信息共享、联防联控机制优势。不断提升疾病监测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基因测序和多病原监测技术平台的作用,强化传染病风险预警和监测,加强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腹泻、发热、呼吸道、脑膜炎四类症候群共计58种病原体常态化监测,动态掌握全市重点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疫情态势的变化。结合监测数据深入分析研判,实行“每周分析、每月汇商、专题研判”,对苗头事件及时预警,为传染病防控凝聚起“政府、部门、单位、个人”四重合力。

三是持续淬炼应急精兵。建成市、县两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卫生应急队伍9支共177人,通过“3+12+N”模式,实现精兵淬炼目标。每年以“片区联动、全省大练兵、粤桂联合演练”三个省级项目、中心内部每月定期培训演练以及N次的实战为机会,不断提升应急队员的理论和现场处置能力。因病施策,构筑“一病种一方案一战法”的应急处置体系,明确工作职责,梳理应急处置要点,细化工作要求,目前已建立起新冠疫情的1+6+4+4战法、登革热疫情的3+10战法等,确保疫情处置工作能够“全方面、零死角、高效率”的展开。

四是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全力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项目建设,作为肇庆市十大民生项目的子项目,系统通过汇聚国家、省、市和县多个层面多个监测网络数据,从人间、时间、空间等多个维度开展智能分析,构建多点触发传染病预警监测网络;加强应急指挥调度信息化、可视化,形成市、县(区)一体化指挥平台,大大提升全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能力。2024年我市被省卫健委指定为全省四个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试点城市之一。

⒊ 强化机制保障,“五维一体”促强基固本融合 。

通过建立健全“五维一体”协同工作体系,强化“党建+”业务闭环管理,研究制定《党委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党建作业指导书,从党建量化、党政同责、群众满意度等维度建立考评体系,每半年定期督导检查通报,对各党支部检查中查摆出的个性、共性问题列出负面清单进行集中整治,定期反馈督促整改进度,让党建工作有目标可循、有精进路可达,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共促。


成果成效
1. 全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更加完善。在有急能应的基础上,加快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卫生应急指挥“一条线”“两张网”建设,构筑起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联动、运转高效的卫生应急组织管理体系。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疫情发生得到有效遏制。自2019年以来,全市无发生一般及以上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已连续多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⒊ 快速、高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功处置首例猴痘输入性疫情、流感合并肺炎支原体聚集性疫情等“前所未有”的事件;开展2024年怀集洪涝灾后卫生防疫,实现灾后无疫。

⒋应急综合能力获得省级通报表扬。2023年8月,广东(肇庆)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卫生应急队在粤桂演练中被省卫健委通报表扬为“2023年粤桂卫生应急联合优秀队伍”;

2023年10月,获全省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综合演练团体“第一名”优异成绩。

我市食源性疾病风险监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多项工作先后受邀到省级会议、相邻城市传授“肇庆经验”。









Copyright © 2025 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