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信息 - 详情
落实“三项机制” 打造新型智库 赋能高质量发展
项目类型:党建赋能   | 浏览次数:39


项目简介
中共梅州市委党校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大力实施党建赋能工程,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探索科研资政工作新路径,把抓党建、促主业、强队伍贯通起来,通过全新构建“党建+智库”发展模式,全面落实“政治建库、聚能强库、以用兴库”,建立完善科学选题、高效联动和成果转化机制三项机制,切实把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党校智库建设总方向,坚持“有为才能有位”的智库建设理念,立足省情市情,将党的建设与智库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在抓党建、促主业、强队伍方面进行了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新型智库”建设,积极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生力军,较好发挥好了“红色智库”作用。


项目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 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这为新时代党校科研和智库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共梅州市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为契机,大力实施党建赋能工程,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探索科研资政工作新路径,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新型智库”建设,积极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生力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梅州实践贡献党校智慧和力量。


创新亮点
全新构建“党建+智库”发展模式,全面落实“政治建库、聚能强库、以用兴库”三项机制,将党的建设与智库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在抓党建、促主业、强队伍方面进行了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是党建引领、政治定向。创新运用了“四个+”党员教育工作法,探索智库建设全新路径,以高标准政治建设、高质量党员教育赋能智库建设,有效推动党建工作与党校主业的相融共促、协同发展。

二是强基铸魂、凝聚合力。深入实施党建赋能“书记领航项目”,创新开展“红色学府·党建矩阵”联学联建,一体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建联建等关键,有力推动实现智库建设强起来、科研合力聚起来。

三是创先争优、践行初心。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强教研 竞标争先促发展”主题活动,全面提振建设“红色智库”的精气神,有效实现了科研资政“上接天线、下接基层、内接学员、外接各方”的全方位提升。


主要做法
市委党校坚持把抓党建、促主业、强队伍贯通起来,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创特色、破难题、树品牌,创新运用“三项机制”赋能智库建设。

一、政治建库,建立完善科学选题机制。构建“党建+智库”发展模式,强化智库建设的政治属性,找准科研资政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从党之所需明建库方向。

一是紧跟党的理论创新。充分发挥党校教学资源优势,创新运用“四个+”工作法,发挥“关键少数”+“绝大多数”的引领作用,打造“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运用理论课堂+现场教学的教育方式,实现“理论定向+实践导向”的有机结合,近三年来举办各类本校党员集中学习培训40多场。

二是紧贴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加强同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沟通衔接,聚焦全市工作的中心点、创新点、破解点,采取领导点题、教学出题和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科研资政选题的前瞻性、政策性和应用性。

三是紧扣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从市委市政府急迫需要和战略需求出发,聚焦发展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把发现真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真招实招作为智库建设的重要标准,努力做到研究见底、成果管用。

二、聚能强库,建立完善高效联动机制。深入实施党建赋能“书记领航项目”,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党建联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等系列举措贯通起来,搭建“1+N”智库平台。

一是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以“四强”党支部建设为重要抓手,突出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采取“老带新+熟带生+结对子”的模式,凝聚教研人员科研资政攻坚合力。探索实施课题项目化管理办法,打破部室、学科界限,推进行政与教学科研协同配合,教学、科研与资政相互融合。

二是借力外部资源。加强与省委党校、各地市党校、干部学院、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与19家兄弟院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教学科研跨地区合作新路径。积极参与广东省党校系统片区协作,联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层次,拓宽学术研究视野。主动加强与市直部门、各县(市、区)和基层单位的互联互动,通过开展联合调研、跨系统合作,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促使科研成果提质增量。

三是深化系统联建。组织开展全市党校系统党组织“红色学府·党建矩阵”联学联建,聚合党校系统资源,采取以市带县、两级共研、课题共建等方式,实现全市党校系统科研力量和科研资源的跨层级跨区域整合,整体提升全市党校系统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质量。

四是用好学员资源。充分发挥培训班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组织地开展党内活动和教学科研活动。以学员“两带来”为基础,建立健全“教师+学员”的教学和研究机制,引导学员把实践经验转化为研究成果,推动教研队伍和学员队伍实现优势互补。

三、以用兴库,建立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把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党校智库建设的总方向,立足省情市情,切实发挥好“红色智库”作用。

在服务党的理论创新上,结合科研资政工作实际,通过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学习贯彻省市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理论研讨会等系列学术活动,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

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上,聚焦推进“百千万工程”、融湾先行区建设等重点任务,健全决策建议定期报送机制,通过校刊《梅州市情研究》《资政参阅》向市领导或相关部门报送研究成果,畅通研究成果转化渠道,真正让智库“对策”融入市委市政府“决策”。

在服务教学培训上,坚持教学出题目、科研作文章、成果进课堂,通过“教研咨”三位一体运行转化,推动优秀科研资政成果走上讲台,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资政成果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梅州原中央苏区革命斗争史研究” “梅县区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实践及其启示”等课程获评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等荣誉。


成果成效
党建赋能“三项机制”实施以来,进一步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有效提振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竞标争先的精气神,在科研课题、理论文章、决策咨询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优异的研究成果。

一是量的跃升。近年来,我校科研成果数量以及优秀科研成果数量逐年递增,具体数据如下:2020年,我校全年共取得有科研成果80项,优秀科研成果获奖10项;2021年有科研成果90项,优秀科研成果8篇;2022年有科研成果102项,优秀科研成果14篇;2023年有科研成果115项,优秀科研成果12项。

二是质的飞跃。在课题研究方面,我校在省级课题立项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申报的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潮州文化的融合创新及其当代价值——以丰顺实践为例》获准立项,标志着我校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对策研究方面,近年来我校共向市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呈送资政报告50篇,获市领导批示16篇,其中《从“淄博烧烤”看“五华足球”——关于带动“看球经济”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的建议》获得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关于加快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三点建议》《关于推进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地方立法的建议》《关于有效解决梅州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建议》等报告获市领导批示并批转相关职能部门作参考,决策咨询作用发挥实现新跨越,为助推梅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党校的智慧和力量。

三是主要荣誉。近三年来,我校有2项成果获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21-202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资政成果获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21-2022年度优秀决策咨询成果奖三等奖;1项课题被评选为广东省党的建设研究会2022年度重点课题;教研人员发表论文获得广东省政协系统“人民政协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主题研讨征文评选一等奖等。









Copyright © 2025 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