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党建赋能破解“服务密码”,首创“135+”保障服务模式助力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提前合拢,为创新重大工程专业保障模式提供了可鉴方案。
3.组建“党建联盟”,落实安全生产各方责任,以党建引领助推“本质安全”,建设深中通道施工水域“特别严管区”“安全示范区”,为重点工程建设海上安全监管提供了“广东方案”。
4.《涉水项目施工期通航安全保障费用计算方法》已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发布,改变了涉水工程通航安全保障工作无依据、无标准的局面。主导研发的“海事之眼”信息化工具,在全国海事系统进行推广普及。深中通道防止船碰桥预警系统项目(一期)已进入实施阶段。
2.突出支部堡垒作用,在创新工程专业保障模式上建新功。首创“135+”保障服务模式,助力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段提前3个月合拢。“1”,即锚定“党建引领,保障深中通道建设水域水上交通安全”这一总体目标;“3”,即以快、准、好三大导向为措施,做到快速协调、精准保障、服务好评;“5”,即运用“五心”党支部工作法,在服务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做到精心组织、全心服务、真心为民、初心不忘、用心育人;“+”,即充分释放党建力量,加出安全保障、海事服务、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成效。首推“政、企、专党建合作项目”,为万名深中通道海上建设者撑起“安全港湾”。联合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各项目参建方和社会专业力量,以“政、企、专党建合作项目”形式,推动建立深中通道平安水域志愿救助队伍,规划3处大型超深超高船舶专用防台水域和39处施工船舶防台推荐水域,累计为接近13万人次、2000艘次船舶提供专业指引和防台保障服务。首建“陆海空天”立体监管模式,筑牢安全管理“一张网”。针对海上桥梁施工安全管控难、大型构件运输难、通航安全保障难、海上应急救援难的业界难题,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集中攻关,建立实施“VTS船舶交管+海事智管分中心+海巡船队+无人机”的立体监管模式,构建陆海空天安全管控体系,确保安全监管工作全覆盖。
3.凝聚党员队伍力量,在服务工程建设安全发展中出真招。党员监管责任水域突出隐患整治。着力创建深中通道施工水域“特别严管区”,大力开展“集中整治攻坚+常态高压监管”的常专结合治理行动,运用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与现场执法船艇联动,及时消除深中通道水域安全隐患,有力打击各类违法违章行为,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成功引导、劝诫、拦截了近3300艘次无关船舶误闯交通管制水域。党员对口服务水域突出示范引领。着力打造深中通道施工水域“安全示范区”,设立智慧海事远程监管服务“专台专岗”、开通远程电子指引“直联通道”。共组织实施了978次安全保障任务、保障时长近9600小时。党建联盟协同作战突出综合治理。牵头建立了项目管理方、各参建方党组织参与的“党建联盟”协同管理机制,构建涵盖监管部门、业主、施工方、劳务分包、船舶管理等单位的安全链和责任链,共同构筑海事指挥船、保障船、警戒船、清污船组成的多级防护体系,在安全管理、防止船舶污染水域上共同发力、协同治理,全力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4.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保障工程建设“三零”目标中求实效。紧盯项目建设“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目标,着力在管理机制上形成经验。积极参与《涉水项目施工期通航安全保障费用计算方法》的编写完善工作。该方法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发布,改变了涉水工程通航安全保障工作无依据、无标准的局面。着力在创新发展上形成经验。主导研发了“海事之眼”等一系列信息化工具,在全国海事系统进行推广普及。该应用程序大大减少了因交通、码头租金、船期产生的成本,为近60万人次深中通道建设者提供了海上“不见面办理”事项的最佳选择。着力在安全保障上形成经验。大力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联合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成立共享信息中心,融合智慧海事、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多项功能,实现14个施工区和8条航道的安全管理智能化、便捷化、可视化,重大通航节点管控可达“分秒级”,为深化实施“湾区通”工程提供海事支持保障。开展监控前端、水上智慧电子卡口、船舶偏航雷达预警系统、深中通道防止船碰桥预警系统等相关研究和基础建设,形成覆盖广泛、技术先进、信号稳定的智能物联网采集系统,全面提升智慧保障能力。
2.首创“135+”保障服务模式,打造了党建赋能、为民服务的典型案例。党员带头干抢在前,不惧任务繁重,做到全天服务、全程护航,有力保障了深中通道469件箱梁构件的水上运输和架设安全,有效将单件构件运输架设时间压缩了25%、平均每件节省4小时。助力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段提前3个月合拢、伶仃洋大桥段如期合拢,为2024年全线通车打下坚实基础。该模式已推广应用到南中高速横门西特大桥、东环高速香山大桥、深江铁路等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中。
3.组建“党建联盟”,开创性建设深中通道施工水域“特别严管区”“安全示范区”,为同类型重大涉水项目安全保障提供了工作范本。最明显的成效就是深中通道项目建设保持海上“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纪录。
4.通过推动制度顶层设计、创新科技手段应用,为深中通道建设赢得了安全与经济效益。参与部颁标准《涉水项目施工期通航安全保障费用计算方法》的编写完善工作,为涉水工程通航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依据;研发的“海事之眼”微信程序,为深中通道建设节省了经济成本,是目前全国海事系统内用户最多、使用频次最高的系统,被评为“平安交通”创新案例重点推荐项目,已在全国海事系统进行推广普及;深中通道防止船碰桥预警系统项目(一期)已进入实施阶段,将为大桥安全加上科技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