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信息 - 详情
以党建赋能推进国家重点交通枢纽建设 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中走在前列
项目类型:党建赋能   | 浏览次数:513


项目简介
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的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在全球船舶通航密度最高的珠江口水域。大桥建设的海上安全保障工作难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对海事部门的监管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中山海事局通过在深中通道监管最前线建设“四强”党支部,坚持以党建赋能,在扛起急难险重工程建设任务中当好政治表率、在创新工程专业保障模式上建新功、在服务工程建设安全发展中出真招、在维护工程建设“三零”目标中求实效,在管理机制、安全监管、服务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了多项首创、完成了多个创新,为保持深中通道建设海上交通安全管理“零事故”纪录、节省生产成本、赢得安全与经济效益提供了海事支持保障,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可鉴可学可用的“广东方案”。


项目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广东考察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区域互联互通。深中通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的交通枢纽工程,是兼具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通道,在促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珠三角东西两岸人民群众打造“半小时生活交通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经济、物流、人文、文化等领域快速发展和互联互通,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答卷”上,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示范。为保障深中通道2024年建成通车,中山海事局始终坚持政治引领,立足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主责主业,发挥专业优势、优化通航秩序、维护深中通道海上施工安全,把“四强”党支部建设在监管最前线,强化党建赋能,同时做好珠江口海上交通物流大动脉的保通保畅,保障深中通道海上施工建设安全的顺利推进。


创新亮点
1.创新“管理编程”手段,以建设“四强”党支部为目标,成立临时党支部,工作专班队伍、党员先锋队伍、青年突击队伍的“1+3”专职安全保障团队,把党支部建设在项目专班上,党旗飘扬在深中通道建设水域上,党员冲锋在安全保障一线上,构建了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保障服务体系,为加强交通海事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参考范本。

2.以党建赋能破解“服务密码”,首创“135+”保障服务模式助力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提前合拢,为创新重大工程专业保障模式提供了可鉴方案。

3.组建“党建联盟”,落实安全生产各方责任,以党建引领助推“本质安全”,建设深中通道施工水域“特别严管区”“安全示范区”,为重点工程建设海上安全监管提供了“广东方案”。

4.《涉水项目施工期通航安全保障费用计算方法》已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发布,改变了涉水工程通航安全保障工作无依据、无标准的局面。主导研发的“海事之眼”信息化工具,在全国海事系统进行推广普及。深中通道防止船碰桥预警系统项目(一期)已进入实施阶段。


主要做法
1.强化政治功能,在扛起急难险重工程建设任务中当好政治表率。中山海事局创新“管理编程”手段,以“层级化保障、条块化实施”为方针,构建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保障服务体系,成立“深中通道建设水域通航安全保障工作专班专职队伍”(下简称“工作专班”),发动全局人员投身安全保障任务,形成了人力资源、监管力量、调度协调与应急指挥的合力。有效解决了深中通道建设时间长、工作要求高、协调难度大、保障任务重、监管资源少的难题;局党委坚持把“四强”党支部建在深中通道最前线,组织成立“工作专班临时党支部”,对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建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有效解决了基层党建引领不够深、队伍监督管理不够硬的问题。至今已有300余人次参与了保障任务,党员参与率为100%;一线党支部积极调动力量,组成“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全体人员主动认领监管责任水域、党员对口服务水域,团员青年签订智慧海事创新责任状与项目课题研究责任书。有效解决了党支部、党员、团员青年作用发挥不够突出,创新发展与攻坚克难能力不够扎实的问题。通过“管理编程”,形成了局党委抓统筹、党支部抓推动、临时党支部抓落实的“三级联动”格局,工作专班、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各有侧重、各负其责的“条块结合”局面,有力促进了海事基层组织建设革命化、海事服务流程正规化、水上安全保障措施专业化、安全保障队伍职业化。

2.突出支部堡垒作用,在创新工程专业保障模式上建新功。首创“135+”保障服务模式,助力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段提前3个月合拢。“1”,即锚定“党建引领,保障深中通道建设水域水上交通安全”这一总体目标;“3”,即以快、准、好三大导向为措施,做到快速协调、精准保障、服务好评;“5”,即运用“五心”党支部工作法,在服务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做到精心组织、全心服务、真心为民、初心不忘、用心育人;“+”,即充分释放党建力量,加出安全保障、海事服务、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成效。首推“政、企、专党建合作项目”,为万名深中通道海上建设者撑起“安全港湾”。联合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各项目参建方和社会专业力量,以“政、企、专党建合作项目”形式,推动建立深中通道平安水域志愿救助队伍,规划3处大型超深超高船舶专用防台水域和39处施工船舶防台推荐水域,累计为接近13万人次、2000艘次船舶提供专业指引和防台保障服务。首建“陆海空天”立体监管模式,筑牢安全管理“一张网”。针对海上桥梁施工安全管控难、大型构件运输难、通航安全保障难、海上应急救援难的业界难题,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集中攻关,建立实施“VTS船舶交管+海事智管分中心+海巡船队+无人机”的立体监管模式,构建陆海空天安全管控体系,确保安全监管工作全覆盖。

3.凝聚党员队伍力量,在服务工程建设安全发展中出真招。党员监管责任水域突出隐患整治。着力创建深中通道施工水域“特别严管区”,大力开展“集中整治攻坚+常态高压监管”的常专结合治理行动,运用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与现场执法船艇联动,及时消除深中通道水域安全隐患,有力打击各类违法违章行为,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成功引导、劝诫、拦截了近3300艘次无关船舶误闯交通管制水域。党员对口服务水域突出示范引领。着力打造深中通道施工水域“安全示范区”,设立智慧海事远程监管服务“专台专岗”、开通远程电子指引“直联通道”。共组织实施了978次安全保障任务、保障时长近9600小时。党建联盟协同作战突出综合治理。牵头建立了项目管理方、各参建方党组织参与的“党建联盟”协同管理机制,构建涵盖监管部门、业主、施工方、劳务分包、船舶管理等单位的安全链和责任链,共同构筑海事指挥船、保障船、警戒船、清污船组成的多级防护体系,在安全管理、防止船舶污染水域上共同发力、协同治理,全力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4.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保障工程建设“三零”目标中求实效。紧盯项目建设“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目标,着力在管理机制上形成经验。积极参与《涉水项目施工期通航安全保障费用计算方法》的编写完善工作。该方法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发布,改变了涉水工程通航安全保障工作无依据、无标准的局面。着力在创新发展上形成经验。主导研发了“海事之眼”等一系列信息化工具,在全国海事系统进行推广普及。该应用程序大大减少了因交通、码头租金、船期产生的成本,为近60万人次深中通道建设者提供了海上“不见面办理”事项的最佳选择。着力在安全保障上形成经验。大力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联合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成立共享信息中心,融合智慧海事、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多项功能,实现14个施工区和8条航道的安全管理智能化、便捷化、可视化,重大通航节点管控可达“分秒级”,为深化实施“湾区通”工程提供海事支持保障。开展监控前端、水上智慧电子卡口、船舶偏航雷达预警系统、深中通道防止船碰桥预警系统等相关研究和基础建设,形成覆盖广泛、技术先进、信号稳定的智能物联网采集系统,全面提升智慧保障能力。


成果成效
1.在全国海事系统内率先创新“管理编程”手段,构建“看、管、服,学、研、产”于一体的工作模式,完成了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形成党建活力、人力资源、监管力量、业务优势、调度协调与应急指挥的合力,有效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在一线实践。

2.首创“135+”保障服务模式,打造了党建赋能、为民服务的典型案例。党员带头干抢在前,不惧任务繁重,做到全天服务、全程护航,有力保障了深中通道469件箱梁构件的水上运输和架设安全,有效将单件构件运输架设时间压缩了25%、平均每件节省4小时。助力深中通道中山大桥段提前3个月合拢、伶仃洋大桥段如期合拢,为2024年全线通车打下坚实基础。该模式已推广应用到南中高速横门西特大桥、东环高速香山大桥、深江铁路等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中。

3.组建“党建联盟”,开创性建设深中通道施工水域“特别严管区”“安全示范区”,为同类型重大涉水项目安全保障提供了工作范本。最明显的成效就是深中通道项目建设保持海上“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纪录。

4.通过推动制度顶层设计、创新科技手段应用,为深中通道建设赢得了安全与经济效益。参与部颁标准《涉水项目施工期通航安全保障费用计算方法》的编写完善工作,为涉水工程通航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依据;研发的“海事之眼”微信程序,为深中通道建设节省了经济成本,是目前全国海事系统内用户最多、使用频次最高的系统,被评为“平安交通”创新案例重点推荐项目,已在全国海事系统进行推广普及;深中通道防止船碰桥预警系统项目(一期)已进入实施阶段,将为大桥安全加上科技防护。









Copyright © 2025 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