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网、央广网、人民网、《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等媒体多次深度报道共计270余次,国家级、省级及以下的媒体报道100多篇,其中学习强国50多篇。红色文化轻骑兵之“串联红色线路,追寻革命足迹”获评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广东革博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新路径,2021年首创“红色文化轻骑兵”品牌教育项目(以下简称“红骑”项目),组建“红骑”主创团队,活化利用馆藏革命文物资源,连续三年开展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其中“串联红色线路,追寻革命足迹”活动获评为2021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今年以来,广东革博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推出“红色文化轻骑兵2023之一村一物一故事”活动。对内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让青年骨干在实践中成长为党员;对外聚合社会力量打造“大党建”工作格局,推动革命文物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将革命文物活化利用与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相融合,将红色文化活动送到群众身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红色文化的辐射带动效应,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力量。
(一)推动革命文物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以革命文物为主导,开发多个融媒体产品:打造“红色文化轻骑兵之追寻革命足迹”线上H5,超过33万人次观众跟随“红骑”队伍“云上”点亮革命足迹;与广州电视台合作制作“追寻革命足迹 我在行动”系列短视频,以当代人视角分享参加活动心得,吸引超过10万人观看;推出“红色文化轻骑兵之启航1925”线上H5接力打卡活动,线上36万余观众足不出户,参与趣味答题,探寻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八处迁徙地;推出红色工运情景剧党课视频,展示刘少奇、林育南、梁广、罗登贤等工运先驱的革命故事,方便观众随时随地观看学习;推出“一村一物一故事”条漫、轻骑兵漫手帐,以手绘漫画形式讲述红色文物、红色乡村的故事。
(二)搭建“大党建”工作格局。一方面,“红骑”项目为广东革博党建提供有力抓手,项目开展过程中,党总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参与项目全程策划,老党员传帮带,青年职工发挥生力军作用,项目开展至今,6名青年职工递交入党申请书,其中2名发展为共产党员,广东革博在职人员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五星党支部”,馆内党建水平明显提升。另一方面,以“红骑”项目为平台,打造共建单位的党建、思政课品牌: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深度参与“红骑”项目,孵化出中移互联青年志愿服务队,成为该公司党建特色亮点;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00名大学生参加本项目,通过参观革命遗址、访问烈士后代、定向活动等形式感受红色文化的浸润,转化为该校“行走的思政课”,并以此成果申报“广州大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活动充分调动通信、媒体、高校、志愿者团体等多单位共同参与,发挥各自行业特长,构建“联动协作、资源共享”的大党建工作格局。
(三)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项目将分散在各市、县红色史迹、革命旧址串联成为一个有内在逻辑的“主题线路”,形成了一条“追寻红四师足迹之旅”研学、党史学习教育路线,广东铁通等公司党员干部参与该路线学习,沉浸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各地文旅产业在红色文旅活动中得到融合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动能。
(一)以主题教育为引领,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加强党对新时代文物工作的领导。广东革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牢记红色场馆的使命担当,创新打造“红骑”项目。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化利用广州起义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等不可移动文物,和革命烈士冯达飞的手电筒、梁桂华的黄埔军校修业证书、张云峰的绝笔书等可移动文物资源,先后策划“追寻革命足迹”“启航1925”“一村一物一故事”等活动主题,重走红四师主力部队转战路线、追寻中华全国总工会迁徙路线,以及赋能乡村振兴。与各地宣传部、文旅部门、博物馆、学校等相关单位联系,探索出“1+1+2+N”的活动模式:1次图片展览、1场文艺展演、线上线下2部分,及N个子项目,包括微党课、红色经典诵读、大学生重走革命足迹、红色文化活动集市、红色故事会、文物高仿品捐赠、援建红色阅读角等,以革命文物为载体,多形式生动立体送主题教育到党员干部群众“家门口”。
(二)以业务为载体,让党建“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说,党员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以党员为主的主创团队分工合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共同打好“组合拳”:党政一把手带领党员干部、业务骨干实地调研,寻访革命遗址、党史专家,深挖党史资源,研究确定活动线路;馆长带头学党史、新思想,亲自讲党课;依托市直机关力量,邀请市委党史办专家编撰《伟大的尝试》微党课;金牌讲解员深入研究党史细节,组成宣讲团声情并茂讲好党的故事;团队主创成员任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引领馆内团员青年参与项目;青年职工成为红色经典领诵人,参与红色故事视频拍摄。广东革博团支部获2020-2021年度“广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团队主创所在的宣传教育部入选2022年度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
(三)以项目为纽带,让党建平台“大”起来。邀请共建单位参与“红骑”项目,相互协作,志愿认领服务: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组建志愿者队伍,随轻骑兵队伍进入乡村送课进校园,开展以革命先烈为主题的红色故事会;南方杂志社开发“一村一物一故事”成语接龙H5,全网多平台宣传活动回顾展播;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联络各地新华书店举办红色经典诵读会,广东省“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绿书签”行动为乡村学校援建红色阅读角,捐赠图书超过1500册,惠及5所学校6251名师生;与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共同打造红色文化展演、惠民文艺演出;联合广州图书馆发动“I(爱)•捐书”微公益行动特别策划,募集爱心读者图书500多本。“红骑”项目被多家共建单位纳入自身的年度党建计划,极大丰富各共建单位的党建实践形式,成为党建工作一大亮点。
(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得到媒体广泛报道。“红骑”项目得到徐向前元帅儿子徐小岩,彭湃烈士孙女彭伊娜,周其鉴烈士后人周建波、杨杰之的充分肯定。活动后调查问卷显示,参加活动的观众认为本项目效果非常好,能很好宣传本地红色文化、促进文旅融合。本项目引起广泛反响,得到新华网、央广网、人民网、“南方+”APP、《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等媒体多次深度报道270余次,国家级、省级及以上的媒体报道100多篇,其中学习强国50多篇,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三)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获得认可和借鉴。首年开展的“串联红色线路,追寻革命足迹”活动获评为2021年度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在首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智汇论坛上作经验介绍,获文博同行高度赞赏。广东革博将微党课讲义、红色故事会教案、红色情景短剧剧本等原创成果,无偿分享给活动各地的文化部门、学校等单位,吸引文博同行、各行业党组织及各大学校复制开展相关项目。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农讲所纪念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蔡和森纪念馆等文博同行专门前来调研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