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信息 - 详情
“雁南归”工程,打造海外引才工作 “侨”梁
项目类型:创新创效   | 浏览次数:723


项目简介



项目背景
治国经邦,人才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引进工作的成效,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成效。近年来,全国各地求贤若渴,纷纷打响“抢人”大战。为抢占先机,中山近年来陆续推出了中山市“人才24条”等多项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面对各地人才引进的竞争激烈态势,如何用好资源优势,拓宽引才渠道,形成强大合力,已成为人才大战中的决胜因素。

中山市是著名侨乡,在中山发展进程中,近百万名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为中山建设提供了全方位、高质量的支持。面对“双区驱动”百年一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认为,必须进一步发挥海外侨胞的独特优势,不仅要巩固“招商引资”平台,更要拓宽“招才引智”路径,为中山高质量发展加上“侨实力”。鉴此,中山市侨联充分发挥联系广泛、融通中外的优势,围绕“对接、服务、回归、落地”四大目标任务,全力打造“雁南归”侨菁人才引进工程,让海外人才从“想要来”到“进得来”,并且“留得住”,为中山重振虎威、实现高质量崛起提供强大动力。


创新亮点
(一)“寻雁”牵引人才对接“第一驿站”

人才从哪里来?这是解决人才引进的根本问题。对此,中山市侨联根据中山有关人才机构部门以及本土侨资企业提供的海外人才需求,紧扣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织密“寻雁”网格,为引进更加合适、更加优质人才提供有效路径。打造一个信息矩阵。促进23个国家和地区55个社团,成立“侨连四海”信息矩阵,定期发布有关国内资讯和人才招引政策等,截至2021年6月,信息矩阵已发文358篇,浏览量达21024人次;利用线上留言板功能,第一时间收集人才落地意向和政策咨询,为人才引进打造一个全天候、零距离的信息窗口。构建一套联络机制。利用与市侨联紧密联系的206个海(境)外社团,首创“山川异域 侨心相连”云见面海外联络机制,每周由中山市侨联党组成员与海外侨团、社团、侨领、乡亲定期见面,持续收集海外人才资源情况,为人才引进面对面解决实际问题,“联”接人之常情。传播“一封云上家书”。以线上“一封家书”为主题,高频宣传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本土人文风情等内容,让四海人才更加了解中山、爱上中山,既解决创业发展的“忧愁”,又留住精神家园的“乡愁”。

(二)“头雁”打通人才服务“第一窗口”

如何让人才既能放心,更能舒心?这是解决人才落地的关键问题。对此,中山市侨联积极推动创建全省首个落地运行的市级“新侨服务中心”,成为全国首个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新侨服务窗口”,实现政策服务窗口、人才服务窗口一体打造、整体前移,提供八大类服务功能,如提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培导和创业项目孵化,打造中山人才创新创业“聚宝盆”;又如首创中山新侨信息库,为企业与人才供需对接、人才间联谊交流提供“双向通道”,进一步盘活人才创新活力。新侨服务窗口成立以来累计办理各项业务1415宗,服务超2000人次,办结率99%,满意度高达100%,新侨服务窗口集聚作用日益凸显。此外,推出“1+1+N”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手,发挥“1+1>2”作用,以“N”个市侨联法顾委法律专家和侨界乡贤为依托,设置一支调解队伍,建立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对涉侨纠纷进行高质高效调解。自2020年以来,共处理39宗来访求助,近80人次来电咨询政策和求助,内容主要涉及合同诈骗、社保缴纳、孩子入学等问题,满意率达100%。

(三)“南归”带动人才回归“第一路径”

如何做好人才引进路线规划?是解决人才引进后顾之忧的重点问题。对此,中山市侨联全力打造“南粤侨创”基地,借助中山留创园(全市唯一具备双国字号园区)、国际青年科创谷、中联创嘉华核心区等7个(4个规划中)“南粤侨创”基地,全力为高层次人才汇集、高科技企业聚集打造“孵化器”;先后举办了侨菁代表供需见面会、华商南粤行(中山)、“侨楚汇”(中山)侨青交流洽谈会等一系列活动,并与国际菁英会、美国华人企业家联合会、广东省海归协会等海外侨团、侨领、侨商及引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打造“雁南归”引才工作系列机制,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提供点对点个性化定制服务。在此基础上,今年建立了中山市侨界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侨智荟”),目前共吸纳186位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入“侨菁云库”,有力确保了“航道”顺畅、补给充足。

(四)“筑巢”优化人才落地“第一平台”

如何实现中山经济社会与人才创新创业长远规划发展?是提升人才引进效能的核心问题。对此,中山市侨联以国际侨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打造集人才、技术、资金、产业平台,补充完善人才孵化培育全周期生命链条。聚焦人才高质量引进,面向海外、大湾区、国内重点高校、研究院广发“英雄帖”,吸引参赛队伍60支,打造“群星闪烁”的竞技平台;聚焦中山高质量崛起,重点引进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项目30个,精准对接中山经济发展大局;聚焦项目高质量孵化,联合粤港澳大湾区“9+2”发明创新社团组织等重量级协会机构,组成评审专家智库,持续为重点项目提供智力支撑;聚焦产业高质量培育,实行政、侨、企三方联动合作机制,设置项目帮扶资金池,对落地项目提供阶梯式、分层式资金支持,为项目在培育、发展等阶段提供天使基金投资、银行融资等多种渠道,为人才工作长远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主要做法



成果成效
(一)人才引进集聚规模更加壮大。从“驿站”到“窗口”,到“平台”乃至“基地”,一条“线上寻才—服务引才—平台育才—基地聚才”的服务链条逐渐成型,目前中山首批“南粤侨创”基地已吸引高层次人才到中山创办企业超200家,引进海外博士及博士以上人才超100人,由人才集聚辐射产业集聚,包括中国北大荒集团、越秀地产、阿里巴巴国际站、汽车之家、VIVO手机、瑞幸咖啡等超过450家企业和在孵项目入驻,孵化载体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中国侨联专题刊发中山市侨联“三个全覆盖”“三个首创”经验,广州、佛山、肇庆等地市侨联先后到中山学习取经,“雁南归”工程成为全国各级侨联组织学习借鉴的“中山模式”。

(二)人才引进高效渠道更加畅通。政策、技术、资金、平台全方位的服务,“雁南归”工程为人才引进搭建一条“侨领侨团——海外人才——本土企业”的“高速公路”,成为全市“3·28”人才引进系列活动的重要板块,共吸引海外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等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以及海归菁英、侨领50余人参加,邀请本土约50家企业提供现场咨询服务,与3家侨界引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人才引进工作周期平均缩短50%以上,如相较以往需耗时1年以上引进的“高精尖”院士团队,市侨联仅用不到两个月时间,便促成1个院士团队项目落户中山,3个海归博士签约本土企业,“侨菁云库”入库人数由0到186人。今年使人才引进工作走向长期化和制度化,各镇街逐步运用该创新模式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与组织部、人社局并驾齐驱,成为中山人才引进工作的“三驾马车”。

(三)人才引进长期规划更加科学。利用国际侨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解决人才引进渠道过窄、对接平台过少、孵化能力过低等问题,首届比赛将促成30个入围项目通过资源对接会专场,实现深入沟通,助力落户中山意愿强烈的项目与投资方一对一合作,三年内力争为全市落地100个创新孵化项目;该赛事目前已成为全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体系重要一环。市侨联逐步打造了“三、六、八、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即包括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等“三大基金”,为项目孵化提供“育苗启动资金”;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六大园区”为大赛项目落地提供产业孵化集聚;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会长王少杰、中国发明协会理事会党委书记余华荣、德意志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周薇娜、霍英东集团主席霍震寰等“八大导师”为参赛项目、选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培育引导;中山市博士和博士后扶持补贴、中山留学人员创业扶持等“十大政策”为人才长远发展提供政策支撑。百个项目实现“百花齐放”,势必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抢抓“双区驱动”建设提供强大助力。









Copyright © 2023 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